Good Luck To You!

爱游戏-激烈角逐!国内球队成功闯入前四

欧冠 41℃ 0

  

  

“啪啪啪”……“卖棒冰,卖棒冰哦……”木块打击声、传出去老远的吆喝声越来越近,老式自行车后座用棉被盖着的木箱子,是炎炎夏日带来的幸福。这样的一幕在很多慈溪人的记忆里,已经过去三十年多年了。

  

今个儿凑巧,路过棒冰店想买根冰棍解渴时,遇上了曾经骑着自行车,带着木头箱子,走街串巷吆喝的胡师傅。和很多人一样,关于几十年前棒冰小贩的印象,仅仅停留在影视剧或是父辈闲来无事时三言两语叙述中。

一聊起当年,胡师傅的话匣子就打开了。三十几年前,没有空调,没有电扇,夏天太阳毒得要命,人们最难熬的就是三伏天了。但对于胡师傅而言,天越是热,他就越是高兴。

  

每当胡师傅的敲击木头的清脆音符伴着厚实的吆喝声在村子里响起,孩子们就赶紧缠着大人去买冰棍。一旦得到大人的应允,便兴奋得鞋也顾不上穿,光着脚踩着炽热的地面,一溜烟冲出了家门。

卖冰棍的木箱旁,早已围上了一群小孩子,一个个把钱高高举过头领,争先恐后地向前挤着。“别急,别急,大家都有份。”胡师傅一面安慰着这群“泥猴”,一边打开箱盖,掀开裹着的棉被,拿出冒着白气的冰棍一一递给大家。小孩子接过冰棍,小心翼翼地把包装纸撕掉,却舍不得扔,用舌头舔舔,因为上面还沾着不少甜味呢!然后把冰棍小心地含在嘴里,让那甜香味慢慢弥散在唇齿间、味蕾上,最后凉到心底……这时,在这群孩子眼里,太阳不再那么毒辣,热浪也不再那么升腾,空气中似乎流淌着一缕凉爽的风,顿觉暑意全消。

当时的冰棍品种少得可怜,但却是孩子们最爱的夏日避暑圣品。白糖的、桂花的,3分钱一支,顶奢侈的也就是4分钱一支的雪糕了。说来也奇怪,这些如今尝来满是糖精味儿的东西,却是一代人充满温度的记忆啊。

  

大约二十年前,骑着自行车卖冰棍的身影越来越少,批发棒冰的小店开始时新起来。陈师傅夫妻俩也趁此机会开始了他们的棒冰生意,而这一干,就是近二十年。

  

  

对于很多80后,90后,自行车、木箱、冰棍仅仅是一个有些遥远的故事,像陈师傅店里这样的大冰库和贴满各色棒冰包装纸的墙,才是属于我们的回忆。三色杯、大脚板、乐亚特棒棒冰、娃娃雪糕、泰国米仁、提子牛奶……这些在“上了年纪”的老牌棒冰,在十多年的激烈角逐中成了幸存者,更是将记忆和凉爽锁定在这零下十多度的世界里。

  

  

回忆里的那些夏天,我的个头还很小,爱拽着奶奶的衣角,屁颠屁颠跟着她去菜场逛逛。小时候鬼灵精儿,我也从不说想吃棒冰,眼睛却总喜欢一个劲儿地往菜场对面的这家棒冰批发店瞥。那么明显的“暗示”,自然逃不出奶奶的“火眼金睛”,莞尔一笑,便拉着我的小手径直往棒冰店大步走去。不一会儿,坐在奶奶的老式三轮车后边儿,抱着一箱最爱的大脚板咧着嘴哼着小曲儿欢快地回家去咯。

  

上学离家了,工作了,几乎很少再陪奶奶上菜场买菜了,也好久没来过这家久违的棒冰店了。可陈师傅夫妻俩似乎和记忆中的没有什么两样。他们说这家小店,是从女儿7、8岁时经营的,如今,她大学都快毕业了。

激烈角逐!国内球队成功闯入前四

陈师傅一边感慨着时光的流逝,一边麻利地穿上厚重的军绿色大棉袄,走进冰库里,给我拿了箱白糖棒冰出来。惊叹它依然存在,依然在售,任年轮增厚。

  

陈师傅夫妇在这个行当摸爬滚打了近20年,经历过头两年的亏损,也尝到过迅速发展期的甜头,更习惯了最热的季节里,顶着毒辣的烈日,奔波往来于各家零食小店送货的节奏。如今,他们仍然守在这里,看着偶尔经过的孩子买支雪糕吃的甜蜜模样,不经意间,就会回想起曾经那个质朴而渐渐褪色的年代。

  欢迎推荐

激烈角逐!国内球队成功闯入前四

有故事的人物、有味的美食、有特色的店、有意思的事体、有乐趣的地方······

欢迎大家前来推荐,让我们一起记录与分享;成功推荐的朋友,我们将给你一个惊喜。微信:13484239792

  

评论留言

暂时没有留言!

我要留言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